—— PROUCTS LIST
中國霧霾影響韓國?:污染過程以本地貢獻為主
“如果一味埋怨傳輸影響而不正視自身矛盾,就抓不住主要矛盾,耽誤了治理大氣污染的jia機遇。”在生態環境部此前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,大氣司司長劉炳江在回答記者關于近期韓國有媒體報道所謂“中國大氣污染影響韓國”的問題時回應。
大氣污染物跨境傳輸能否“漂洋過海”?對韓國本地到底會有多大影響?結合2018年12月16日-17日韓國出現的一次大氣污染過程,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副主任、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領域柴發合就相關問題接受了記者采訪。
顆粒物很難從近地面直接傳輸至韓國
“大氣是流動的。”對于大氣污染,柴發合認為兩國之間一定會有相互影響。
他解釋說,中韓兩國隔海相望,同處中緯度西風帶,中國處于上風向,相對而言中國東部對韓國有一定影響。“當然,在特定氣象條件下韓國也會對中國東部沿海城市有影響。”
空氣質量模型來源解析顯示,在2018年12月16日至17日韓國大氣污染過程中,中國對韓國的影響總體在15%以下。
“首先,中國不是唯yi的貢獻者。特別在沙塵影響期間,來自域外和我國西部地區的含沙氣團經內蒙古、遼寧及周邊地區,可跨海影響到韓國首爾,氣團沿途所經過的地區都有可能會‘夾帶’少部分當地的污染物。”柴發合說。
“因為兩國‘隔海相望’,污染物‘漂洋過海’的過程中經過稀釋、擴散和沉降,到達韓國的量也所剩無幾。”柴發合解釋說,如果污染物由于氣象因素被抬升至高空,高空的風速也大,所以傳輸作用就很明顯,但“從高空來從高空走”,只有少量的污染物能通過垂直方向上的擴散到達地面。
本地排放源是“罪魁禍首”
“通過已有的研究可以明確的是,雖然相互影響存在,但主要城市在污染期間都以本地排放的貢獻為主。”柴發合表示,首爾、釜山等韓國城市污染物本地排放特別是機動車排放較大,有比較明顯的局地排放貢獻。
以2018年12月16日至17日韓國出現的污染過程為例,12月15日至16日我國京津冀地區的污染主要停留在本地,17日確實有一小部分污染由我國北部向朝鮮和韓國傳輸,但貢獻率在15%以下。
對于韓國國內一發生霧霾就指責中國的情況,韓國媒體也評論稱,韓國需要對自己的空氣污染負責。
但還有韓國個別官員和媒體卻不愿承認這一事實,不止一次單方面拋出未經嚴格檢驗的結論,直接“甩鍋”給中國,甚至表示對他們影響達50%-80%。
“如果這個結論成立,那么在中國重點區域空氣質量改善40%以上的情況下,韓國的空氣質量應該有明顯好轉。而事實上近年來首爾的PM2.5濃度基本穩定且有所上升。”柴發合說。
“中國京津冀及周邊大氣污染防治的經驗也充分說明了這個道理,城市間相互影響固然存在,但只有嚴控了城市本身的大氣污染排放,環境空氣質量才會顯著改善。”柴發合說。
共同認可的結論有望今年提交
“韓方經常單方面地拋出一些未經雙方嚴格檢驗、達成一致的結果來誤導公眾,這給雙方良好的合作局面帶來了負面影響。”柴發合說。
事實上,中韓兩國在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科研合作早在2015年就已經開始。
2015年6月11日,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與韓國國立環境研究院共同成立的“中韓空氣質量聯合研究工作組”(以下簡稱“工作組”)正式揭牌。
工作組雙方正在于大氣細顆粒物的采樣分析與來源解析,建立新的動態大氣污染物排放清單,改進空氣質量模式并進行比對研究,以便為科學地評估兩國間的相互影響奠定基礎。
柴發合介紹,目前中日韓三國也正通過“中日韓東北亞遠距離跨國界傳輸項目(LTP)”開展聯合研究,計算相互間的貢獻率,并有望在2019年三國部長會議上提交三國科學家同時認可的結果。
來源:中國環境報